“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时间:2018-10-31 16:34

  为强化规划引领,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福建省“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贺信精神,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全面增强福州市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将福州打造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底,基本构建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电子政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到2019年,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电子政务、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到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20%,占GDP比重达45%以上,基本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泛在先进、电子政务协同高效、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福州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信息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要把服务福州发展作为“数字福州”的主攻方向,将“数字福州”建设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发挥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示范效应,站在更高维度统筹福州市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建设,为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建成泛在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和各类公共平台,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115%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高于100M,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高于30M,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10%,WLAN热点广泛覆盖,4G+信号覆盖所有行政村,广电网络双向覆盖率达到80%,IPv6流量占比超过5%,5G启动商用服务。确保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网络通信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务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构建完成四级政务网络体系,建成三级政务节点机房、政务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行政务“办事全程网络、服务主动推送”应用,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8%,社会服务事务网上办理率达85%。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精准扶贫、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形成以人为本、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体系,民生服务应用智慧化覆盖率达70%。

  ——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数字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产业数字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逐步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力争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业100家以上,实施“机器换工”1500台(套)以上。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生态更加完善,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走在全省前列。

  ——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可信、可靠、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高速宽带、移动互联、泛在智能、安全可控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高水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重点加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监测管理,充分发挥直联点的互联枢纽作用;全面提升光纤宽带接入能力,重点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和中小城市(县城)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加强对已通宽带但接入能力低于12兆比特每秒的行政村进行光纤升级改造。

  二是进一步提升无线覆盖。争取列入5G试点城市,推进5G试验网、5G业务和应用示范的建设落地,发展5G相关产业,加快5G在虚拟现实、车联网、柔性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将5G基站建设纳入城乡(镇)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发挥在“数字福州”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提升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和NB—IoT(窄带物联网)规模部署应用,提升CDN(内容分发网络)、DNS(域名系统)等应用服务基础设施对IPv6的支持程度。进一步加强两岸电信运营商协作,充分发挥海峡光缆一号通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使两岸同胞和企业享受质优价廉的通信服务,助力海峡两岸数字经济业务发展。

  (责任单位:市通管办牵头)

  2.增强电子政务基础支撑体系。

  一是健全政务网络体系。开展福州市政务外网(含专网)整合工程和政务信息网市级横向网改造工程,建成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的全市政务外网城域骨干网。

  二是统筹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在各县(市)区实施三级政务节点机房建设,并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云、企业云、社会云,推动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政务综合运维管理平台,让电子政务相关应用更安全便捷。依托福州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为市、县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全市数据中心整合。持续推动双活政务云平台和双活政务数据中心在全市统一规范化应用,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和接入需求适时调整系统承载容量和规模,不断满足政务发展业务要求。

  三是深入推广“一码通行”应用。结合福州市公共服务电子支付二维码(即福码),以统一身份认证为基础,整合现有政务服务、医疗教育、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信息化系统,在全市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应用,同时升级改造原有e福州APP,将其打造成城市服务统一移动门户,将“福码”应用到e福州APP上,实现市民缴费办事“一码通行”。同时着力加强移动支付手段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营造安全、有效的城市“移动支付”平台。

  (责任单位:市数字办牵头)

  3.强化“福莆宁南岚”区域协作。

  贯彻落实数字福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福莆宁南岚”(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协作的广度、深度和幅度,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区域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统建共享,使得“数字福州”的数据红利在区域协作过程中构建正向激励机制,形成“福莆宁南岚”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数字办牵头)

  (二)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以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出发点,大力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快数据汇聚共享开放,推动信用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惠政惠民。

  一是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率。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子证照生成与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展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综治、城管、民政、环保、消防等11个部门网格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体系及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化“平安福州”建设,加快构建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不动产交易、交通旅游、城市市容管理等领域优先开展大数据试点应用。

  二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整合民生各领域服务内容,提高健康医疗、养老、教育、交通、旅游、人社、精准扶贫等领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数字生态”体系,助力美丽榕城,全面推进“数字福州、一码通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化平台向村级(社区)延伸应用,加快推进村级(社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进一步拓展信息惠民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单位:市数字办牵头)

  2.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制定在线政务服务指南,整合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行政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治理转变,助力“放管服”、“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

  一是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网站集约化建设,大力推进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提升工程及福州市行政服务(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打造建设集约、服务规范、应用便捷、资源共享、覆盖全市的互联网统一门户。2018年底前,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网上办事大厅、市民公共服务平台,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优化服务流程,构建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政府门户网站与网上办事大厅、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前端融合、平台对接和应用兼容,市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统一的前端展现,同步完善微博、“e福州”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应用。

  二是强化信息惠民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向市民提供主动式、全程全时、均等便捷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以全市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为纽带,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提升12345便民服务热线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市非紧急类热线整合,建立市民诉求统一受理、统一转办、统一审核、统一监督考核模式,实现全市各部门联动办理,建立与110等城市紧急类热线协同联动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做好政务服务个性化精准推送,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的便捷服务。

  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建立“一号一窗一网”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和从受理、审批办理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打通各级部门办公系统间的数据和流程连接,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在线联动办公、公文会签、任务督办等;在教育、卫生、社保、养老、住房等领域探索主动性、个性化服务。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整合共享全市服务企业信息资源,推动企业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创新服务的“一站式”、企业资源管理科学化、创新服务智能化。加快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商事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市数字办牵头)

  3.加快数据开放汇集,推进大数据产业应用。

  围绕政府数据“聚、通、用”,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数据共建、数据互通、数据分享,为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价值奠定基础,真正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2020年底前,实现医疗、教育、交通、项目、环境等各类管理服务对象数据汇聚,为各类政务服务和管理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环境支撑;依法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鼓励公众、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利用。

  一是消除市、县各部门“僵尸”信息系统,完成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使用,汇聚整合各部门人口、法人数据,形成可供高效共享和分析挖掘的人口、法人数据云。

  二是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平台。编制福州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汇聚政务数据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编制福州市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开放政务数据的查询、下载、应用接口等服务,开展大数据产业和创新应用;实施身份统一认证,实现开放数据可追溯。各级各部门依托全市统一的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政务数据,保障数据权威性和安全性。

  三是打造城市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汇聚整合政府数据,丰富城市信息资源门户内容,为各部门开展业务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以及在公共安全防范等领域提供支撑。整合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完整的全市信息资源目录和大数据融合服务体系,完善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城市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大数据的汇聚、处理、应用和服务能力。

  四是健全完善大数据产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大数据产业联盟。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链资源,联合国内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制造者、使用者和研究机构,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开源社区、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评选明星企业、十强企业等,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市大数据办牵头)

  4.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造信用福州模式。

  大力开展信用福州建设,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市法人、自然人的信用档案,结合信用评估模型,为全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分析、评价和服务。开展相关配套法规制定,逐步营造“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诚信氛围,依托“茉莉分”,开展信用服务,打造社会诚信体系服务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数字办牵头)

  (三)推动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

  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补链强链,重点推进半导体芯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量级;全面推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设,提升高端软件的供给能力,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升级软件业发展水平。真正形成“软”“硬”双支撑发展的局面,真正成为引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芯强屏”。

  一是增强半导体芯片综合实力。积极布局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和特色工艺制造,提升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的总体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快发展碳化硅等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重点推动已列入国家集成电路十三五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福顺晶圆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已建成的福顺微电子、福顺半导体、合顺微电子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同时推动高意碳化硅、熔城半导体等新增项目加快建设。到2020年,在我市形成完善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和在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材料上的优先布局。

  二是构筑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推动以柔性面板(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福州京东方二期柔性面板项目建设,促进产品从传统的硬屏向可弯曲、利润率更高的柔性屏发展。推动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重点推动福州京东方第8.5代新兴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量产,华映科技打造触控模组一条龙产业链,同时促进东旭光电玻璃基板、旭友偏光片、林德气体、东进化学品、嘉捷触控屏等产业链配套项目的共赢共生发展。到2020年,在我市构筑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挥产业规模集聚效应。

  三是加快终端产业转型升级。抓住5G、智能化终端、卫星应用、军民融合等机遇,加快新项目引进、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升级,鼓励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内容提供商、服务商合作,加快提升网络通讯、显示终端等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中诺通讯智能终端项目加快落地,填补我市中高端智能手机生产空白。推动星网锐捷科技楼二期及科技园三期等项目尽快建成,联迪商用、新大陆支付、升腾资讯等企业加快发展智能POS终端、智能收银终端等电子支付产品,京东方、捷联电子、捷星显示等企业加快发展智能显示器、智能电视、新兴超薄显示器等显示终端产品。到2020年,不断丰富完善我市智能终端产品种类,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

  2.优化升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是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依托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华为云创服务中心、福州软件园基金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为IC设计企业提供开发平台支撑和资金支撑。重点推动已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的瑞芯微电子加快发展,支持领军企业以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加快芯片领域布局;加快开发多媒体芯片、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和网络通信芯片,支持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工业控制、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到2020年,培育、壮大、聚拢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培育工业高端软件。鼓励软件企业跨界融合,推动基于网络的协同创新,加快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促进工业软件企业并购、重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榕设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工业核心软件,加强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推广福大自动化IAP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睿能科技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等平台系统,以及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MES、PLM等工业软件,在高端工业软件、新兴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上着力。到2020年,全面提升骨干企业工程化、平台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构建工业数据服务平台。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研发。重点鼓励和支持星瑞格、伊时代、榕基、天目数据、六壬网安等信息安全骨干企业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面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加强数据库、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大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支持企业级的网络信息保护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测评认证平台建设。推动将信息安全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到2020年,争取一批信息安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

  3.加快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化。

  一是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创新。加快数据存储、清洗挖掘分析、自然语言理解等大数据技术研发;发展大数据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开发行业应用模型,培育数据采集、分析、运营等新业态,探索发展数据流通交易新兴服务。重点支持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联合优势企业打造国家级大数据智库,加大对市电子信息集团扶持力度,支持省电子信息集团组建大数据交易中心,争取建成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长乐区政府牵头)

  二是加速发展壮大物联网产业。壮大物联网龙头企业规模,加快发展物联网感知、传输和应用产业,加强与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合作,推进高精度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加快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建设,推动物联网标准制定,深化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成为领先的物联网创新和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发挥海峡物联网应用促进中心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打造物联网集聚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马尾区政府牵头)

  三是完善虚拟现实产业链。加强虚拟现实核心芯片、显示器件、光学器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VR产业链延伸,形成涵盖VR 软硬件研发、内容运营平台等环节的完整VR产业链,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VR创新孵化平台,打造VR产业全国领先的集聚区。(责任单位:市VR办、长乐区政府牵头)

  四是推动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人工智能芯片与算法研发。大力发展智能芯片,支持瑞芯微、新大陆等优势芯片设计企业开展类脑芯片基础理论、类脑信息处理等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开展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控制等算法和新算法研发。推动算法创新与芯片设计联合优化,开展针对垂直应用场景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基于类脑芯片的智能系统以及AI终端解决方案,促进软硬件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牵头)

  五是加快培育区块链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地,加快区块链新兴产业的培育,充分发挥福州籍区块链全国领军人物的作用,积极引进区块链人才和优秀企业。加速培育本土区块链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区块链产业园的落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一码通行”、大数据共享、电子政务、医疗健康、物联网、供应链管理、金融、征信、产品溯源、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力争福州在区块链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办牵头)

  (四)推动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

  要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1.推动数字海洋、数字农业建设。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产业的运用,通过“互联网+渔业”、“物联网+渔业”,推动从渔业传统养殖到智慧养殖、从近海养殖到深远海养殖的转变。运用振华重工成熟的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通过自主核心技术民用化,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海洋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连江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广遥感监测、智能识别、自动控制、机器人等设施,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的目标,加快推动数字农业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到2020年,争取建成我市数字农业平台,建成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3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8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5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6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60个。

  (责任单位:市海渔局、市农业局牵头)

  2.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

  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生态打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鼓励制造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牵头或联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体系。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咨询,设计与集成服务机构,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提高整体解决方案与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到2020年,培育形成5个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和30家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不少于100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推动20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

  3.促进新零售业态广泛布局。

  支持通过实施网络全覆盖、建立智能终端、设立微信平台等方式,打造智慧街区。促进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泰禾“大有码头”、新华都“淘鲜达”等新零售业态在全市各县(市)区广泛布局。鼓励连锁企业重点向农村和社区拓展连锁经营网点,全力打造智慧型、便利型、全覆盖的社区便利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

  4.实施数字服务工程。

  要将数字经济融入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技术助力电子商务、金融、教育、旅游、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移动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O2O模式为主的支撑服务、外包服务、增值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促进我市本地生活类便民电商服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力争引进100家两岸电子商务知名电商。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交通委、市旅发委牵头)

  (五)整合提升数字资源平台服务支撑能力

  结合“云、大、物、智”多层面联动,叠加区位优势,构建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同时依托“双创”基地、众创空间、产业创新中心等载体,营造最优产业生态,吸引集聚海内外领先数字经济企业。

  1.大型超算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部署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超算中心,推进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结合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福建)分中心和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支撑工程等国家和省级项目沉淀的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为数据密集型的产业技术仿真与模拟提供高性能计算支撑,为大数据、云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发展提供技术和计算、存储支撑。通过政务、行业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融合,探索大数据开放、开发、共享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推动“数字福州”建设应用迈向“智慧化”新阶段,培育先进计算服务新业态,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强有力科技和信息化支撑。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牵头)

  2.人工智能平台。

  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需求,统筹布局和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突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资源较为完善的高校和中科院计算所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引入比特大陆TPU和寒武纪等国产人工智能芯片,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具备神经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平台。加大对现有类脑计算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物联网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力度。同时,以突破若干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瓶颈为重点,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视觉、自主无人智能系统等领域新建一批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创新平台,形成支撑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的研发高地、汇聚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和培养领军人才的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市科技局牵头)

  3.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平台。

  发挥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软硬件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培训与培养、初创型企业孵化、集成电路与系统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IC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支撑环境,打造良好的IC产业生态圈。到2020年,服务IC企业30家,培训专业人才1800人次,提供测试服务60000机时,带动IC相关产业产值20亿元。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

  4.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福大自动化等工业控制软件企业为依托,推出面向复杂系统的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和APP,为生产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行业,为全省生产性企业提供控制系统类软件、制造生产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研发设计类软件服务。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大数据办牵头)

  5.物联网创新和服务平台。

  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科技资源,通过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标准服务和产业化服务,构建物联网领域的顶层架构、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服务重点行业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成为领先的物联网创新和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示范的融合,推动物联网产业与半导体等相关技术领域发展融合,与福州本地产业升级和市场应用需求的融合。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马尾区政府牵头)

  (六)促进数字园区集聚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环中心城区打造“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区-马尾物联网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建设示范性的产业集聚区。

  1.福州软件园。

  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目标,加快现有园区扩容和分园建设,持续巩固园区在行业应用软件、IC 设计、智能控制、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领域优势,形成人才、技术、资金、大数据、知识、产业服务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服务网络,打造以“高精尖智”为特色的数字产业高地,着力发展数字开放和共享,加快应用软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化,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集聚化发展,争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发展的创新平台之一。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鼓楼区政府牵头)

  2.海西高新园。

  继续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总部经济和双创平台为主体,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层次和质量,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封装、智能终端制造、地球空间信息等领域打造新的集聚区,成为全市数字经济总量新增长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核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高新区管委会牵头)

  3.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深入挖掘物联网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优势,夯实和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低功耗广域网产业应用中心、物联网信息识别产业中心。在光电感知、精准识别、智能仪表、应用软件、低功耗广域网应用五大领域重点突破,在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交通等领域建设示范应用工程。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马尾区政府牵头)

  4.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瞄准超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的平板显示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现有产业从偏重下游整机产品制造向上游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开发延伸、突破,拉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垒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福清市政府牵头)

  5.东南大数据产业园。

  以大数据为发展重点和核心,定位为国家东南区域大数据中心和“数字中国”创新引领与应用示范区,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土资源大数据、VR等特色领域形成技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基本建成大数据通用基础、“大数据+”关联产业、重点行业大数据、大数据支撑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在通信、遥感、导航等卫星应用产业领域形成一个具有推广示范效应的卫星应用产业群,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带动效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产业集聚和人才汇聚的创新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体系。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长乐区政府牵头)

  (七)着力推进数字海丝建设

  以共商、共建、共享、共用为原则,依托海上丝绸核心区地理优势,围绕数字海上丝绸之路推动融合创新网络信息体系建设。

  1.推进数字海丝融合创新平台应用。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跨境商贸、国际旅游大数据平台,促进福州与台湾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以大数据为平台,促进人文、经贸、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形成福州数字经济特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发展数字经济的成熟案例。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牵头)

  2.推进数字教育文化国际合作。

  支持市内企业开展教学与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国际合作,鼓励社会力量搭建素质文化交流平台,推进闽都文化走出国门。目前我市企业的数字教育业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同时,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完善海丝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大平台,加快闽都文化走出去,让海丝沿线各国人民了解闽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友好往来。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旅发委牵头)

  3.加快培育卫星应用产业。

  以培育应用市场、打造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卫星应用产业。依托星云大数据公司,加快建设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推进通信、导航、遥感等海量空间信息数据应用,实现国内外卫星数据引接,提供一体化的数据汇集、调度、处理和服务支撑能力;建设海丝卫星应用培训与交流中心项目,引进国内外一流卫星应用专家,形成适用不同人员的培训教材与课程设置,建立多语种等相关教育培训平台(含远程教育)和实训基地,为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保证支持、企业经营与产业发展等培训高素质专业人才。依托星海通信公司,发展车载北斗监控调度管理系统及位置服务行业应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大数据办牵头)

  (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1.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

  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计划在未来六年,协助我市打造顶级大数据智库及两基地、五中心。两基地即大数据研究基地和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五中心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工业大数据中心、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与虚拟现实大数据中心。研究院将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大数据高端人才,与合作伙伴联合孵化、培育、引进一批大数据科技龙头企业,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使福州成为大数据技术、人才和产业重要的聚集地。2018年目标: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政策2项,引进院士工作站1个、硕士以上人才20名;2019年目标:打造省级专利科研平台1个,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政策2项,引进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硕士以上人才20名,引进或孵化企业12家,申请专利20项;2020年目标:打造省级专利科研平台1个,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政策4项,引进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硕士以上人才20名,引进或孵化企业12家,申请专利20项。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牵头)

  2.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州大学)。

  数字中国研究院,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提供全面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和专业学术支撑;深入研究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战略,建设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的国家级智库;对接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承担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安排和专家服务,承接中央网信办等国家部委下达给专家委的项目和课题;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型国家研究机构;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牵头)

  3.微软创新学院。

  微软创新学院(原称微软IT学院),是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IT人员系统学习业界主流技术、掌握实践技能,以获得工作应用能力而设立的非学历全球教育培训机构。将引入“微软创新学院计划”和“微软专业认证计划”,有效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支持我市创新城市建设,满足IT人才需求,计划三年内,培训12100名大数据人才。还将在微软创新杯大赛、虚拟现实(VR)实验室建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开展合作。 

  (责任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

  4.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为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共建,统筹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人才、科研经费、科研装备、创新平台、园区等资源,夯实学院教学实验平台,完善学院基础设施。通过科教融合的办学,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双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有力地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牵头)

  (九)促进信息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充分发挥我市军民融合优势,以军地双赢、互促共进为目标,实施“军民深度融合”系列工程。

  1.加快军民产业融合创新。

  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积极推进海丝空间信息港项目建设,实施“卫星+”应用工程,推动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打造国家级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及相关基地,推动福州军民融合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国家一批空间信息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福州,形成产业聚集和示范效应。立足福州新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等战略部署,争取把福州打造成“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战略支点,推进航天遥感、通信、导航等成果区域转化和应用推广。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

  2.推进军地信息一体化。

  探索信息化军地企多元融合建设模式,升级改造福州市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新增青口、滨海新城两个CORS站点(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参考站),建成以北斗信号为主,兼顾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等信号的多模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率先推动政府数据融合,构建国防动员信息基础网络。积极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地面信息港建设,建设集作战数据、地理信息、气象水文、海情、空情、城市应急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综合集成的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平战结合”,提高军地联合管控能力。

  (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牵头)

  (十)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适应新情况、新要求的信息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速网络安全保障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防转变,从分散保障管理向协同化体系化转变。

  1.建立健全制度规范。

  构建和梳理政务信息安全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建设内容和路线图。以网络与平台安全管理建设为重点,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安全机构提供安全保障服务,推进信息安全保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探索以各类智慧系统、智慧平台、智慧应用为重点,通过“规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持续改进,建设内生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看得见、用得好、管得住”的目标。

  (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数字办牵头)

  2.完善信息安全技术规范。

  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安全架构总体研究和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不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技术措施,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手段建设与平台建设同步配套发展,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数字办牵头)

  3.强化网络空间内容监管力度。

  强化互联网管理,推动网络与信息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研究网络舆论宣传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网上舆论宣传队伍建设。构建网络空间监管快速反应与紧急处理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应对网络舆情焦点事件合力。加强虚拟社会空间管控,防止个人与企业信息泄露,着力营造安全、健康、诚信的网络环境。

  (责任单位:市网信办牵头)

  4.加强网络安全威胁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福州市政务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安全防护体系。完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顶层设计建设,包含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账户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等;通过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专业服务购买,使我市政务信息体系具备相当的防入侵、防渗透、防病毒、抗攻击能力;同时通过部署云平台安全防护态势感知,对各类在复杂网络安全环境下潜在、未知的威胁和攻击及时做出响应。

  二是部署信息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对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群安全信息的动态收集与监控;建立对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的7*24小时监控系统,强化平台边界流量管控能力,提升安全接入方面的安全水平;加强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对接,实现安全预警的有效联动;提高政务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的网络、数据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社会环境;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对重要数据的使用建立落实审计制度;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和专业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数字办、市网安办牵头)

  5.加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应用力度。

  在党政部门加大推广应用国产信息技术与产品,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在重要信息系统的关键应用中,重点支持具备安全服务能力和资质的本地企业。在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制造业等经济社会运行重点行业开展国产信息技术应用试点和示范,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设备、数据和系统安全。建立信息安全重点产品、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推荐目录。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数字办负责)

  (十一)加大数字经济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统筹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并争取国家、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公共平台、示范工程、智能化应用、工业互联网等。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小微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

  2.推动设立“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基金。

  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推动设立“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基金,积极引导福州市企业参与基金设立,发挥各自优势,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支持福州数字经济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大数据办牵头)

  3.推动设立数字中国发展基金。

  积极推动数字中国发展基金设立,广泛邀请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参与基金设立,聘请业内有经验的管理人专业化运作,支持福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态链快速集聚壮大。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马尾区政府牵头)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全市统筹,优化整合信息化相关机构职能,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信息化工作,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调整充实“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见附件一),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公共基础设施及产业推进组和大数据产业组。综合协调组组长由林飞常务副市长担任,负责行动计划的督查、协调及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建设,具体工作由市效能办、市数字办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及产业推进组组长由阮孝应副市长担任,负责

  5G、IPV6、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以及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改造,具体工作由市经信委承担;大数据产业组组长由李春副市长担任,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具体工作由市大数据办承担。

  各县(市)区政府、福州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和推动落实;强化对上衔接、对下带动、横向整合、资源共享,实现协调发展;要按照本专项规划提出的要求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推进,重点突破。

  (二)重视人才引进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高端人才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紧迫需求为重点,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七条措施》,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我市人才认定、创新资助、创业扶持、税收优惠、安家补贴、住房保障、就医优诊等政策。对特别重要的行业领军人才,鼓励按照“一事一议”制定特殊人才引进试点,重点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毕业生。大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级技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快培养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和高级技能人才。

  (三)优化发展环境

  聚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优势,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包容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充分发挥其中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数字中国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的核心作用。扩大信息化发展培训与宣传范围,依托“数字福州”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研究、交流活动,提升信息化建设层次。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逐步打破“信息割据”“信息孤岛”的壁垒,建立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采用首购、订购等采购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四)抓好督促落实

  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市经信委和市效能办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督促检查。加强全市信息化资金和项目统筹力度,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对《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及工程项目内容开展多层次的评估考核,广泛征集各部门、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对各项重点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调整工程后续建设方案和资金投入,形成“评估体系促进建设进程,建设效果修正评估体系”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将“数字福州”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纳入市对县(市)区的年度绩效考评体系(见附件二),重点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等指标进行考核,涉及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发展环境等。鼓励各县(市)区加快地方数字经济建设,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奖励,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

来源:智慧福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