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
时间:2022-09-01 16:51

  中央网信委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对弥合数字鸿沟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做好了系统性安排,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

  一、深刻认识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性

  数字鸿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在数字时代的集中反映,弥合数字鸿沟不仅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跟上时代步伐,更是落实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

  第一,弥合数字鸿沟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国民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能力、发展潜力、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重点体现在国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上的差距。弥合数字鸿沟就是要重点提升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和技能,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在一国之内,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性别之间、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阶段人群之间等各类数字鸿沟的缩小,不仅预示着弱势群体数字能力的快速提升,也将大大提升国家整体数字能力。正因为如此,《行动纲要》把弥合数字鸿沟视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第二,弥合数字鸿沟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从2008年起,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8亿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网民大国,之后这个地位就再也没有动摇过。截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人,但从渗透率看我国与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3%,而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2019年就达到86.6%,其中北美地区为95%,英国、日本等国家超过90%。也就是说,我国与最先进国家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还有2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也说明我国还有20%以上的适龄人口还未使用上互联网。此外,在人均互联网出口带宽、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等方面也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不同区域间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比如,2021年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1.3%,农村地区只有57.5%,二者之间还有23.8个百分点的差距。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第三,弥合数字鸿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数字鸿沟会加剧贫富分化,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数字鸿沟会产生一种新的贫困,即“信息贫困”。二是数字鸿沟使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所以“信息差别”也被称为是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三是数字鸿沟进一步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进而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根源。与之相对应,弥合数字鸿沟将使得弱势群体拥有并不断增强数字能力,有利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弥合数字鸿沟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让弱势群体通过网络掌握更多信息和知识。其次,弥合数字鸿沟有利于弱势群体得到参与和分享新经济的机会,公平地享受数字红利。再次,弥合数字鸿沟可以发挥信息赋能效应,有利于弱势群体不断提升参与和创新能力,释放发展潜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弥合数字鸿沟是解决数字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比例关系不合理、包容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等,会制约生产率的全面提升。“不充分”强调的是总量和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人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距离等。放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都与数字鸿沟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些问题在数字时代会表现为数字鸿沟,也是造成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存在会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弥合数字鸿沟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工作抓手、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

  二、把握数字经济和数字鸿沟发展规律

  数字鸿沟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行业、人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不一样,弥合数字鸿沟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需要深谋远虑、统筹协调,更需要创新引领、常抓不懈。《行动纲要》强调要“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特别提出要“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整合资源,筑牢基础,补齐短板。

  第一,要认识和承认数字鸿沟客观存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一是技术扩散规律。任何一项数字技术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总有人率先使用,然后更多的人陆续加入进来,也总会有一些人最晚使用。二是经济发展或收入水平。拥有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在技术扩散初期其成本还相当高,这就使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以及低收入人群因支付不起高昂费用而被排斥在新技术之外。三是受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对新技术的认知、接受和应用效果存在天壤之别。四是年龄、体能等生理因素。对于存在身体或智力障碍的人来说,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五是个人习惯。部分人群尽管有能力也有知识,但主观不愿接受新技术,从而在网络中落伍。六是政策导向。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都会引发全球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总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得以脱颖而出,国家战略选择和相应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不同的数字化发展阶段,数字鸿沟的重点和表现不一样,弥合数字鸿沟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难点也会不一样。从技术上讲,早期数字鸿沟可能表现在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方面,后来主要表现在互联网接入和应用方面,再后来主要表现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将来可能会表现在更新的技术与产品应用方面。从需要关注的人群来讲,技术扩散早期可能只有少数人使用数字技术,弱势群体是大多数;技术扩散后期,弱势群体变成了少数人。从工作重点来看,早期的重点强调的是接入,后期的重点强调的是应用成效。从地区来讲,不同地区面对的数字鸿沟突出问题也不一样,比如有的是性别数字鸿沟,有的是城乡数字鸿沟,有的是年龄数字鸿沟,有的是收入数字鸿沟,也有的是多种数字鸿沟并存。

  第三,发展数字经济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前提,不能本末倒置。数字鸿沟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在初期会表现为数字鸿沟不断加大,在后期会表现为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如果政策导向正确、措施得力,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就为弥合数字鸿沟做好准备,加速弥合数字鸿沟。在发展数字经济时,同样需要注重四个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此外,数字经济的充分发展,也为更高层次上弥合数字鸿沟创造了条件。

  第四,弥合数字鸿沟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弱势群体尽快用上互联网。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是还有将近两亿多适龄人口没能使用互联网。从不上网的原因看,不懂电脑和网络、教育程度低、缺少必要的上网设备等是主要原因。从人群分布看,非网民主体主要是农民、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弥合数字鸿沟的重点就是要对这些弱势群体多关注、多帮助。

  三、系统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弥合数字鸿沟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可以说,《行动纲要》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了一整套组合拳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是指导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做好弥合数字鸿沟工作的操作指南。在落实《行动纲要》时,要聚焦弥合数字鸿沟的实际需要,按照“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有保障”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扶持。

  (一)用得上

  “用得上”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重点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从而确保弱势群体有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的可能。

  一是要有网络。《行动纲要》提出要加快千兆光网、5G网络、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不断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质量,提高数字设施和智能产品服务能力。

  二是要有终端。《行动纲要》提出要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供给,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打造推广数字化助残服务,运用数字技术为残疾人生活、就业、学习等增加便利;支持少数民族语言语音技术研发应用。现在还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没有智能手机、电脑等基础终端设备,需要重点关注并帮助解决。

  三是要有内容。《行动纲要》提出要有序引导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企业机构、团体组织、高端数字人才等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设立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和公众账号等,为数字资源提供多样化获取渠道;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依法规范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共享。推动大中小学校、专业培训机构、出版社等积极开放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优质数字技能教学案例,推动数字技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互联网平台数字培训开放共享行动,推动平台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

  (二)用得起

  “用得起”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环节,重点解决经济上能不能承受的问题,确保弱势群体能够支付得起各项数字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与费用。

  2015年起国家连续多年推动基础电信服务提速降费,取得了显著成效。《行动纲要》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加大对数字素养与技能薄弱环节的投入,完善支持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长效机制。

  (三)用得好

  “用得好”是弥合数字鸿沟的最终目的,重点解决能不能取得实效的问题,确保弱势群体能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能力、切实解决问题。

  一是要着力提升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数字能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至关重要。《行动纲要》提出要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围绕数字生活、工作、学习、创新等需求,运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直播等载体形式,做优做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资源;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制定培训方案,统筹规划、差异设计培训内容,鼓励向社会提供优质免费的数字教育资源和线上学习服务。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二是要有易学、易用、有效的内容与服务。《行动纲要》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在落实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弥合数字鸿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比如,在培育智慧家庭生活新方式方面,要提高智能家居系统平台、设备产品、应用的易用性、便捷性和兼容性,增强产品感知与互动能力,便捷用户管理和使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家居产品体验、应用培训等活动,提高全民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能力。在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适普惠方面,要畅通丰富办事渠道,让企业和个人好办事、快办事;在政务服务大厅、医院、交通枢纽等服务场所设立志愿者、引导员或服务员,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宣传培训,为群众提供指导和协助。在提升智能安防、智能停车等设施便捷易用性方面,建立社区数字技能公益团队和兴趣小组,开展“数字技能进社区”等宣传推广活动;鼓励社区设立数字服务志愿者、引导员,引导社区居民用好数字产品和服务。

  三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弱势群体重点帮扶。《行动纲要》提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特殊性,加强数字设备、数字服务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在老年人、残疾人的出行、就医、就餐、购物等高频服务场景中保留人工服务渠道,防止出现强制性数字应用、诱导性线上付款等违规行为;依托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老科协等,丰富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老年人、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推动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帮助老年人、残疾人融入数字生活的良好氛围,构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行动纲要》还对提升农民数字技能、开展妇女数字素养教育与技能培训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四)有保障

  “有保障”是弥合数字鸿沟的根本保障,重点解决长效机制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行动纲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形成系统推进格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弥合数字鸿沟工作。

  二是探索创新机制。应按照《行动纲要》要求,依据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资源整合、有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弥合数字鸿沟试点示范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探索有益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三是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数字鸿沟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弥合数字鸿沟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字鸿沟监测调查和评估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开展相关工作。

  四是宣传推广机制。构建立体多元的宣传体系,创新网络宣传方式方法,营造全社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弥合数字鸿沟行动的浓厚氛围。

  作者: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高级经济师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链接